【编者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内涵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学校提速发展的新航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凸显“内涵提升、改革创新、开放融合”三大战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科专业提质、人才队伍汇聚、办学特色凝练、大学文化厚植、治理能力提高六大工程,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新命题。近期,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校内各媒体平台推出“守初心 担使命 内涵提升在行动”专题系列报道,深入走访、融媒报道学校各单位在党建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引领、文化传承、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经验、新成果,为全校师生鼓足干劲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聚力量。本期推出第12篇。
以科研创新助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4556银河国际在线十三五科研创新工作巡礼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展望“十四五”规划蓝图的美好前景,五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积极推动政产学研校地合作,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科研探索之路。
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突飞猛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4556银河国际在线坚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对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突飞猛进。郑直教授获批中原学者,引进IEEE Fellow陈锟山教授、长江学者于雷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保仓教授等知名专家教授,引进中原学者黄继红教授,打造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低维特色功能材料与应用”“河南省生物标识快检产品研发”“河南省密码学与数据安全理论及应用”等3个团队入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食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纳米催化材料与应用”“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发展研究”等3个团队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哲社)创新团队,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发展省级创新团队实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在科研团队建设的带动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实现新的突破。科研平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近年来,4556银河国际在线坚持固本强基、持续攻坚,获得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和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平台8个,获得许昌市重点实验室、许昌市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平台16个,另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6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数量翻了一番,经过河南省科技厅批准,我校中原学者郑直教授获批在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首批中原学者工作站。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发展研究基地获批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实现了社科领域省级科研平台新的突破,全省获批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仅十家左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在省内同类高校位居前列。
高层次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跃上新台阶。高层次科研成果是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五年来,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2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291项。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今年较之去年翻了一番,远远超过全省同类高校。省级科研项目立项今年较之去年的增幅达到40%。获得纵向科研经费3600多万元。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均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预定的目标任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省社科成果奖28项,无论获奖数量还是质量均处于全省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省社科成果二等奖7项,实现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获得授权专利1291项,其中发明专利228项,2016年获得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强高校。共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93篇,其中一区论文58篇;发表权威期刊论文53篇,高层次论文数量远超十三五规划预定目标。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持续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形成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引领、校级重点学科为支撑的重点学科体系。五年来,在顺利完成第八批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6个学科成功获批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立项。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凝练学科特色,整合校内资源,积极推进硕士学位授权申报工作,成功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增强了学校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遴选推荐了62名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不断提升,已毕业联合培养研究生146人,其中博士4人,在校研究生42人。五年来,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52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项,13名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校地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4556银河国际在线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立地”与“顶天”结合,围绕许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扎实推进校地合作,形成了“政府支持、学校重视、企业参与,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渠道畅通,产业引领、校地互动、产教融通”的校地合作良好局面。与许昌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双百工程”,启动实施科研人才服务行动计划,围绕许昌产业布局,联合成立了10个协同创新中心、7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和13个工程技术中心。五年来,累计争取地方支持资金8000多万元,签订横向合作项目200余项,合同经费逾2700万元。许昌市依托我校建设的许昌大学科技园,已孵化企业46家,引入合作企业127家,吸引校外投资997万元,入选省级大学科技园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有25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累计转化金额1238万元,纳米钧瓷团队获得“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
科研活动反哺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定位,4556银河国际在线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创新与实践相长”的基本理念,以产学研工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组织了4556银河国际在线首批科研反哺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数达到40项。在校级项目和横向课题中引导和鼓励本科生参与其中,目前参与率已达100%。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奖励1000多项,国家级奖励200多项,实现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本科生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本科生参与发表SCI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一篇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以“科研反哺教学”为核心的教改成果获得2020年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科研创新制度软环境持续优化。制度建设和学术交流是科研创新的内生环境,也是科研创新的基本保障。五年来,4556银河国际在线不断推进科研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着力促进学术交流,持续优化科研创新软环境。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了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工作绩效权重,不断强化科研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激励力度。学术交流方面,五年来,共派出教师千余人次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学活动;以“颍川学者讲坛”“科研人文大讲坛”“企业家大讲坛”和“博士论坛”为阵地,邀请中科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500余场次;积极组织高端学术会议,主办“第十四届国际航天航空航海电子会议”“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华人光催化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暨中日电池研讨会”“第三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全国魏晋史学术研讨会”“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欧洲中世纪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数十场,在增进交流、活跃学术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校学术声誉。
学校多次承办高层次学术会议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工作成绩斐然: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增量提档;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阔步向前,逐步形成科研平台领域拓宽、梯次有序发展的工作格局;“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引领、企业参与、校地互动”为主要特点的政产学研用合作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并成为我校特色发展的靓丽名片……展望“十四五”,我校科研创新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在高水平应用大学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对学校内涵发展支撑作用,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