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校筑牢教学中心地位,聚焦内涵,深化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峥嵘初显。学校相继启动了“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课堂教学改革计划”等,立项建设了一批应用型课程,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在教学中得以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得到普遍认同。不少教师已经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更多的活力。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开设《许院听课录》专题,通过深入走访深受学生喜爱、充满创新力的课堂,从微观层面挖掘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以供借鉴。《许院听课录》也是本学期学校通识类写作课《校园题材新闻写作》的“实题”项目,所有篇目由教师指导、学生采写,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
一场“第二课堂”的有效实验——
在许院校媒的日子
今年是4556银河国际在线网络电视台学生记者队伍组建10周年,从去年底开始,“许院网电”的微信群里就热闹非凡,历届在网络电视台工作过的毕业生们都憧憬着能在“网电10年”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重回母校,重回网电。2014年毕业的学生台长魏一鸣是这个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他现在供职于上海一家知名网络金融公司,而在学校网络电视台工作学习的4年,成为他和历届成员心中最美的时光。
“校园师徒”制:从课堂走向实践
2010年9月魏一鸣刚入学,就通过学长学姐了解到网络电视台招收新成员,本着对视频制作的极大兴趣,他报名参加了选拔,并顺利成为网络电视台当年招收的50名新成员之一,接下来的4年,网络电视台陪伴了他除课业以外的大部分时光。如今回想起来,他说:“网电是一个实践的课堂,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挑战都能从过去的实践中找到经验,小到一个视频的采编,大到如何为人处事、带领团队等等,让我受益颇多。”
让魏一鸣“念念不忘”的网络电视台是4556银河国际在线校园媒体之一,2008年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公共实验中心共同组建,十余年来一直在用视频记录学校发展进程、讲述师生故事,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3年连续荣获河南省高校优秀校园媒体,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十佳校园”媒体。
在网络电视台,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吸引力便是可以真正拿起摄像机去拍摄,构图、角度、叙事……不再只是课堂上学到的概念,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践。
然而,从一名“菜鸟”成长为能独立完成拍摄任务的“行家里手”,单靠兴趣和盲目的实践是不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在练中学才是学生最终得以成长的关键所在。
学校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等活动,以及教师课程录制、各类短视频制作等都为学生实践提供了机会。今年运动会开幕式直播期间,7位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从设备选型、网络搭建、平台部署、机位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周密设计,确保了直播的效果。大二学生肖菘当时负责主席台的1号机位,他回忆说,“这不是我第一次执行大型活动的拍摄任务了,平时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会去请教老师,工作中老师也会及时纠正我们的错误,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拍摄技巧,自信心提升了,也不再怯场。”
“我们实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实验、实训和实战,通过课堂上的培训、实验室里的实验、实际工作中的实战,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公共实验中心副主任刘雪锋介绍,“近年来,‘三导制’在我们带学生团队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7名指导老师中有总负责,有分组导师,另外我们还配备了学生导师,让高年级技术相对成熟的学生带低年级学生,传帮带的效果很好。”
这种“校园师徒制”不仅是网络电视台的“独门秘笈”,也是其他校媒组织长期使用的团队培育模式。目前,4556银河国际在线共活跃着五支校园媒体队伍,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统一管理、指导,校报记者团、广播电台、许院官微和大学生通讯社、网络电视台,共同搭建了图文、有声、视频、新媒体的校园“全媒”阵容。每年9月,校园媒体面向全校“纳新”,每年在职学生记者300 人左右,每个校媒组织均配备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记者尽快提升新闻报道的业务能力和新闻媒介素养。
学生记者在“校媒记者看许院”活动中到我校工程技术中心采访
近年来,许院校媒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媒介的新闻实践,积极探索新传播生态下校园媒体的内容架构和高校新闻的话语方式,开辟了“转型发展进行时”“小许的暑假故事”“优秀毕业生故事”“校媒记者看许院”“党代会时刻”等专题,在开学第一天、樱花节、运动会、毕业季、迎新季等重大校情活动中用图、文、音、视频全媒融合、全景互动的报道方式,讲述许院故事。《他们的寒假·不一样的寒假》《小书虫公益书屋为山村孩子守护“读书梦”》《俩90后的跨境电商“创业经”》《他们交上了这样的毕业答卷》《恰同学少年,逐梦到许院》等多篇报道于创新中体现传播规律,于细微处体现价值引领,得到了师生认可。
精准“回炉”:从实践重返课堂
每年新生进入校媒后,会接受基本的业务培训,包括新闻选题、采写、编播、新媒体编辑推送等,但这些远远不够。据了解,由于学校没有新闻相关专业,校媒学生乃至更多新闻爱好者缺乏系统学习新闻的机会,在进行新闻实操时就显得功力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组织数位校媒指导老师组成团队,围绕校园媒体记者成长成才实际制定内容框架,“量身”打造教学模块,开设了多门通识类选修课,让学生从实践重返课堂。
2018—2019年第一学期,一门叫做《大学生新闻媒介素养》的选修课进入大家的视野。第一次课上,5位授课老师一一登上讲台与学生见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这门课的“与众不同”。13周的课程被分成新闻理论基础、校园新闻选题与实战、新媒体时代信息素养、新媒体管理与运营技巧、视音频编辑理论与技术原理等模块,5位教师分别担任主讲,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每周还另辟实践环节,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一步选择深入学习的媒体类型,设文字记者、新媒体编辑、广播电视主播、视频采编、报纸采编5个“小班”,由专门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学习和实操。
师生在《校园题材新闻写作》课上讨论
最近两个学期,校媒教师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校园题材新闻写作》为不少学生提升新闻写作能力提供了机会。该课程有三个特点,一是采用项目制教学,在固定周期内完成既定的写作项目(这两个学期皆以“许院听课录”为写作项目);二是真正让学生拿起笔去写,在写作中克服对写作能力不足的“恐惧”;三是取消了常规意义上的期末考试,以作品完成情况、作品发表情况、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等综合评定成绩,重视过程教学。
在两个学期的教学中,“许院听课录”成为一个实际的写作“项目”。老师带领学生发现、走访深受学生喜爱、充满创新力的课堂和教师,聚焦4556银河国际在线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并在学校各媒体平台上以专题、专栏的形式进行系列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学生作品目前已在河南日报发表3篇,在河南高教公众号发表4篇,在4556银河国际在线官网、4556银河国际在线报、官微等分别发表10余篇,课程阶段性成果也已集结成册。
大学生通讯社学生朱琳说,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同学们提升了新闻敏感度,写作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另外,大家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有了进步和提升。
近年来,校媒指导老师还相继开设了《短视频策划与创作》《视音频编辑与特技制作》等通识类课程,并积极推进小型演播室开放实验项目,为更多对媒体相关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思政味道”:从校园走向社会“课堂”
校园媒体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双重”职责,它不仅是人才培养的特色平台,更是学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要阵地。一直以来,许院校媒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弘扬主旋律正能量,使校园媒体在育人过程中融入了浓浓的“思政味道”。
2018年暑期,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举办了 “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4556银河国际在线校媒记者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在为期15天的行程中,校媒学生深入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社区、地市主流媒体等,通过主题讲座、现场教学、专题宣讲、深入研讨等不同方式,接受党性教育,体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讲好“许院故事”凝心聚力。
“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4556银河国际在线校媒记者到河南新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校媒的“思政味道”不止于此。
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下,2013年4556银河国际在线广播电台师生成立了“小书虫公益书屋”,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图书室,并推广终身阅读理念。6年里,400余名师生走入乡村,筹集5万余元书款购置近万册图书,筹建了11山村小学公益书屋,使越来越多偏远地区中小学生成为受益者。2016年,“小书虫公益书屋”被学校评为“4556银河国际在线学雷锋先进集体”,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中国新闻网、大豫网、许昌日报、许昌晨报等媒体也对此多有报道。
参与活动的师生们也在公益的路上,树立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冯晓民说,“小书虫”背负起了两个“大梦想”,一方面它守护了山村孩子的读书梦,推广阅读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另一方面它构筑起了当代大学生的“公益梦”,通过投身公益事业,我们的学生将带着一颗热忱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赤子之心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与“小书虫公益书屋”异曲同工的还有网络电视台师生的影视科普活动。近年来,公共实验中心先后成为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许昌市的影视科普教育基地,每逢周末,总有许多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前来参观体验。“大手拉小手”,网络电视台学生担任科普服务志愿者,带领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微电影、手机摄影讲座、主播上镜体验、后期编辑软件教学体验和无人机实操演示、小主播上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接待人数超过5000人次。
“大手拉小手”影视教育科普志愿活动
把心中之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青年学生在这些公益事业中不仅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并体会到了如何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许院校媒为3000余名学生提供了媒体学习平台和实习实践机会。师生曾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高校好新闻奖,新媒体平台多次获得QQ智慧校园“活力示范院校”、河南省十佳高校新媒体平台“最具人气奖”等,相关媒体被授予河南省十佳校园媒体、优秀校园媒体称号……
除了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更有说服力的育人成效体现在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上,正是有了难忘的校媒经历,很多学生找到了新的从业方向和热爱的事业。他们有的在知名电视台、网站、报社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有的在企事业单位负责政务自媒体运营、企业文化宣传等工作,有的选择跨专业在新闻、传播等领域继续深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许昌校媒师生以兴趣汇聚,在实践中成长,为“第二课堂”的丰富性提供了一份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答案。 本文系4556银河国际在线通识类写作课《校园题材新闻写作》成果,图片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