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内涵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学校提速发展的新航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凸显“内涵提升、改革创新、开放融合”三大战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科专业提质、人才队伍汇聚、办学特色凝练、大学文化厚植、治理能力提高六大工程,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的新命题。近期,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校内各媒体平台推出“守初心 担使命 内涵提升在行动”专题系列报道,深入走访、融媒报道学校各单位在党建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引领、文化传承、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经验、新成果,为全校师生鼓足干劲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聚力量。本期推出第五篇《贯通“三个课堂”,培养高质量外语应用人才》。
贯通“三个课堂”,培养高质量外语应用人才
近日,河南省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结果发布,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成绩斐然,在参与该专业评估的44个学校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河南大学,彰显了近年来学院专业内涵建设发展的质量和成效。这是继该院取得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初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获批多门省级精品课程等多项省级质量工程及平台项目之后的又一突破。
育人成效是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明确高质量外语应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推进贯通“第一课堂‘教书’育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第三课堂‘学’‘社’结合的育人体系,助力学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不仅要夯实第一课堂对学生的重要作用,还要努力打造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彩霞介绍。
第一课堂:“教书”育人,扎实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业上的“获得感”,外国语学院精心设置、反复打磨课程体系,精选理论课、增开选修课、改革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模式,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其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在扎实有效推进第一课堂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各有特色。
英语专业是外国语学院设置最早的专业,专业建设积淀较为深厚,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们在不断探索“老”专业的“新”教法。比如,英语公共演讲、英语语音等传统课程就把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结合起来,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使教育教学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则抓住机遇,把跨境电商业务引入课堂,依托敦煌跨境电商平台,把基于B2B外贸工作流程和B2C跨境电商工作流程搬到课堂上来,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深度实践OBE培养理念。
翻译专业着眼实践,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将工作任务最终分析归纳为学习情境或主题学习单元,通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和案例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任务引领”和“能力本位”。
学院还实施分类教学改革,成立学术人才后备实验班,调整培养计划,引入竞争机制,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院在夯实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育人空间,致力于打造不间断、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实践实战平台,打通、融合第一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在外国语学院,清晨“经典背诵”、课外“悦读人生”、“外语文化节”、“英语岛”等活动形式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喜欢参与、乐于参与的“品牌”,这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和专业拓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两方面兼收并蓄。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多次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
学院积极组织选拔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以赛促学,在比赛中磨砺、成长、提升。近三年来,外语学子在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口译大赛、首届“讲好河南故事”英语竞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赛事中共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73项。2019年6月,在历时11个月的“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竞赛”中,面对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等全国64所院校的3078名选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拼搏,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团体“综合技能特等奖”,潘美钰、彭桂梅、赵迪、张倩倩四位同学获“商务英语单项一等奖”。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认为,在经济、文化及教育的全球化时代,外语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与较好的研学能力,更要开拓眼界,学以致用,这应当成为当下外语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近年来,外国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互联网+”思维,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参加海外实习实训,助力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速。至今,学院已累计派出93名学生赴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专业学习与实习。另外,每年都有学生成功申请国外知名学府研究生。
第三课堂:“学”“社”结合,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除在校园内赋予学生知识、能力之外,还应引导其走出校园,在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实践中启迪智慧,培根铸魂。外国语学院形成了以“专业特长服务地方,院企合作提升技能,志愿活动培育情操”的第三课堂培养模式,为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全面认识自我提供平台,形成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学校教学与社会教育的双向互补。
学院每年都紧贴社会发展主题,突出外语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年均组队16支,参与人数260余人,活动内容包括思想引领,顶岗见习,义务支教,翻译帮扶等,活动足迹遍及许昌市及周边市、区,涉及教育、贸易、旅游、文化、服务等多个行业,实现了“理论-实践”“学校-社会”双向受益,共同提升的效应,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上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学院到郑州国家863中部软件孵化器调研
学院还多途径推进与政府及企业的有效合作,先后与河南省外事侨务办、中国翻译技术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中西部大区)、许昌市旅游局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生先后为发制品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暨中非跨境电商高峰论坛提供翻译服务,为许昌市科技馆提供翻译服务等,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发展,获得好评。
扎实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院年均组织常规志愿服务50余次,参与学生1130人次。学生们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医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关爱“关爱自闭症儿童”、义务支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成长。
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表示,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语言技能为核心、以专业方向为引导,以实践能力训练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贯通三个课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图片由外国语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