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提升在行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新闻

【内涵提升在行动】之九:聚焦学科建设 提速内涵发展(二)

作者:田萍 袁胜元 赵艳敏 李中轩 郑敬刚 周宏宪来源:学科办 编辑:钟伟平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20-08-16

【编者按】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内涵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航标指引下,学校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不断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队伍,拓展学科基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产出,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3月,我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即日起,《内涵提升在行动》专栏将推出《聚焦学科建设 提速内涵发展》系列文章,总结梳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实现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聚焦学科建设 提速内涵发展(二)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重点学科:

擘划山河展宏图,水墨丹青写华章

我校城市与环境学院于2012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同时开始建设风景园林重点学科,2013年起与河南工业大学联合招生建筑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建立风景园林“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2016年获批4556银河国际在线校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

顺应发展趋势,凝练学科方向。综合许昌市园林企业目前的主导产业方向和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趋势,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重点学科凝练了生态修复与水景设计、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和数字景观与园林设计三个学科方向,通过学科建设反哺本科教学,通过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生态修复与水景设计方向在矿山生态修复和方案设计方面在省内同类高校中有较大优势。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先后与江西钨矿集团、禹州市等开展多项合作,对废弃土地再利用与植物环境保护,修复受损的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协调,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方向则将地域生态规划作为研究特色,在省内园林规划行业率先将“生态本地化”理念贯彻到生态规划中。依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配置,确保其地域性生态功能的发挥,同时考虑生态规划的美化功能以及对城市的绿化功能。此外,本地化生态设计还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避免部分植物水土不服而导致整体园林景观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先后完成“西华县龙池头滨水景观设计”“许昌财富广场景观设计”“鄢陵五彩大地景观设计”等10余个项目设计方案,结合景观生态学、植物学与美学等方面的理念,大幅度地提升了整体园林景观质量。

此外,学科主动适应数字景观与园林设计新发展方向,正在积极筹建“园林设计与规划虚拟仿真实验室”,预计于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借助数字景观设计技术可以让空间透视和实物比例更加真实,从而实现景观形态的真实化。

 

图1 本学科教师近年指导的设计方案

建强师资队伍,打造学科支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重点学科团队中共有专任教师29名,其中正高级3人,副高级10人,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44.8%,中级15人,初级1人。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3人,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3人,国家二级注册景观设计师4人。同时还聘请有12名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本学科通过人才引进、进修培养、校企合作等措施,已经建立了一支整体结构基本合理、满足学科发展及教学需要的学科团队。

学科团队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比例为100%,其中拥有博士学位20人,占总人数的69%。学科团队年龄结构中,45-55岁4人,35-45岁11人,35岁以下14人,分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14所不同院校,结构较为合理。学科团队不断加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以学科团队建设带动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和学科的整体水平,为学校硕士点建设和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以来,学科团队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发展的新路子,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成绩显著。发表学术论文63篇,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出版专著5部,授权专利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2项,获批省级教学工程2项。为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计划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细化的实践操作规程,逐步建立相对完善和具有适用性的实践教学课程指导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

学科团队近三年共参与横向合作项目15项,协议金额140余万元,拓宽了未来的校地合作领域,夯实了校地合作基础。直接或间接参与横向合作项目的学生占本专业学生人数的45%~55%,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园林设计的技能和基本技术规范。一个项目通常可以带动10余人参加设计工作,让学生在项目中学到真本事。

 

图2 学科团队近年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成果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育人质量。目前,城市与环境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校内基地—校外基地的实践模式和共享平台,拥有6个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5个专业实习基地,服务于风景园林专业实习的实践基地及共建单位达22家,同时还建设有供专业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研究所。

2015年以来,该学科先后与核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建业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六家园林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将其整合为“风景园林教学综合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于2020年6月被纳入河南省新农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将极大地提升学科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人才队伍结构。

 

图3 风景园林学科实验室与规划设计平台

2018年以来,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先后参与了4556银河国际在线创业大赛、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原风采技能大赛”以及“全国艾景奖园林设计大赛”,获得金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近三年来,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8.3%,用人单位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实习生)的满意度为96.7%。

图4 近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部分获奖证书

服务地方经济,助推产业发展。近年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团队在教学科研之余,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与省内外企业开展了多项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是积极发挥学科团队优势,服务周边园林企业。近年来,学科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与已签署协议的花之都、建业园林、花艺绿化、盛世园林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共建实习基地的同时对合作企业的园林景观设计、生态修复工程、苗木培植、组织培养等项目开展无偿技术服务,受到企业的好评。并依托“双百计划”项目,开展技术扶贫。2017——2019年,学科团队成员中共有7人次参与4556银河国际在线的“双百计划”,分别到鄢陵县、建安区、禹州市、内乡县等地的苗木公司和园林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承担完成了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红色纪念馆、民俗馆策划方案设计,七里坪乡景观道路提升方案设计,以及建安区艾庄乡袁庄村的村容村貌景观改造方案设计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同时,重点加强横向合作,深化产教融合。2017——2019年,学科团队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先后承担横向课题15项,合同金额140余万元,体现了本学科的地方性、服务型特色。 

 

应用数学学科:

强基固本、交叉融合,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数学学科

我校应用数学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连续入选河南省第七、八、九批重点学科,设有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复杂数据建模与数值计算、数据安全理论及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基础与实践并重,夯实基础、强基固本、注重实践、凝练特色、提升内涵,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4556银河国际在线学科专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凝炼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应用数学学科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申建伟教授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Nonlinear 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IEEE Aces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8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并在中国力学会动力学与控制委员会神经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委员会等学术机构担任学术职务。学科方向带头人赵艳敏教授、平源博士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担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仿真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CAAI智能服务专委委员、CSAC竞评演练工作委员、重庆市机器人学会团标工作组委员等学术职务。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积累,应用数学学科已形成“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复杂数据建模与数值计算”“数据安全理论及应用”等3个研究方向,并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居省内同一学科的前列。


 图5 河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证书(左)、应用数学学科建设部分平台(右) 

 

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学术影响。应用数学学科历来注重对外合作交流,通过邀请校外专家讲学、成员国内外访学、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联合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方式,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前沿实验室及企业单位等进行合作交流,开阔学科成员科研视野,营造浓厚学术氛围。2017年来,先后邀请了包括中科院林群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化教授和郑伟英研究员、加拿大奎尔夫大学IEEE Fellow林晓东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乔中华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刘发旺教授、美国新墨西哥州矿业理工学院张明吉教授等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包括学科带头人申建伟教授在内的多名学科组成员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学科组先后承办了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网络空间安全前沿国际学术会议、复杂系统的高性能计算研讨会、密码构造与破译研讨会以及第八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有序推进,学术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图6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

学科专业同步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数学学科现有“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密码学与数据安全理论及应用”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2012年获批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又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先后获批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教科研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该学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获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杰出青年)支持计划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等其他各级各类项目 20多项。近年来,应用数学学科成员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160余篇, 其中SCI、CS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应用数学学科建设发展有力的推动促进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等国内外重要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科点成员积极参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目前已与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硕士生培养。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全部考入知名高等学府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图7  学科组成员指导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

学科建设状况是学校办学实力、水平、特色、声誉等方面的重要体现。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应用数学省级重点学科在建设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凝练、师资队伍打造、服务地方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该学科将继续发挥现有的学科、科研的综合优势,加强科学研究的交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学科发展统筹规划,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综合化和人才素质全面化的客观要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图片由城市与环境学院、数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提供;素材整合、整理:钟伟平、徐晓楠)

 

 

 

4556银河国际在线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版权所有:4556银河国际在线(中国)有限公司|iOS/安卓通用

4556银河国际在线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网站: www.zycmc.net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Baidu
sogou